一文讲透智能座舱发展现状、核心技术与市场趋势、未来趋势展望,座舱

描述

智能座舱成为用户的关键购车要素。

7.11日,在2023年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盖世汽车研究院副总监张志文做了题为《智能座舱产业趋势展望》的主题演讲。本次演讲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智能座舱发展现状、核心技术与市场趋势、未来趋势展望。

智能座舱发展现状

智能座舱趋向于成为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智能移动空间,智能座舱主要包括座舱内饰和座舱电子等领域智能化的产品集成,与人、路、车、云协同运作,满足用户不同场景的需求,最终发展为“智能移动空间”。

L2级部分认知智能座舱已实现大规模普及。当前的智能座舱处于L2部分认知阶段,具备在舱内外部分场景下的座舱主动感知、座舱部分主动执行的能力,普遍实现可持续升级的云服务能力。同时,L3高阶认知智能座舱开始市场导入,预计2025年左右实现。

智能座舱成为用户的关键购车要素。接近9成的国内用户在购车时将智能座舱配置纳入考虑,同时超过6成的用户对座舱内的功能有付费意愿。整体来看,用户对于车机芯片、语音识别、车联网、OTA等功能偏好更高。

智能座舱作为整车厂商实现产品差异化亮点之一。智能座舱相比智能驾驶技术实现难度低、成果易感知,是当下车企间竞争的重要差异化卖点,各车企新车均将智能座舱亮点功能作为卖点进行宣传。

智能座舱成为用户的关键购车要素。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动了智能化的普及,当前国内智能座舱整体渗透率已超过50%,未来随着年轻购车群体的增加,将进一步推动智能座舱的发展。

智能座舱单车价值大幅提升。智能座舱的单车价值量或将达到传统座舱的3-5倍,其中座舱硬件价值量将提升至座舱产品总价值量的70%左右,智能座舱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或将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

核心技术与市场趋势

智能座舱部件多样化配置渗透率增长明显。目前座舱内的中控屏、语音交互、车联网的渗透率均超过70%,同时,随着座舱功能的愈发丰富,座舱域控HUD、DMS的渗透率也在不断提升。

座舱显示屏演变逻辑。座舱显示屏的主要功能是信息的呈现与交互,不同的屏幕承载了不同的信息内容。汽车从代步工具到第三空间发展的过程中,娱乐化的属性变得愈发重要。

座舱屏幕大屏多屏化趋势。从中短期趋势来看,大屏多屏依然是打造座舱科技感的重要方案。液晶仪表尺寸主要集中在10英寸以上,中控屏尺寸12-16英寸份额提升最多,一体屏、多屏布局的方案占比有所提升。

座舱显示屏幕创新方案。随着大屏多屏化的发展,液晶仪表正在被滑移屏、方向盘交互屏、W/AR-HUD逐渐取代。同时,随着座舱娱乐属性的提升,副驾屏成为车载显示屏的一个重要拓展方向。

座舱屏幕高清化趋势。在手机屏幕趋于高清化的趋势下,用户对于显示屏幕画质的要求也愈加高,包括分辨率、色彩还原度和对比度等方面在不断提高。

车企打造“零”按键交互。车内物理按键在减少的同时其造型也出现了优化,设计更加简洁有科技感,部分车企为打造“零”按键交互的理念,将物理按键的相关操作集成进屏幕/智能表面、语音控制、手势交互。

AR-HUD提供更沉浸式的驾乘体验。AR-HUD基于增强现实的技术,实现了图像更远距离和更大画幅的显示,能够为更多的信息提供显示载体带来更加安全、智能和沉浸式的驾车体验。

车载声学帮助打造座舱沉浸式体验。为了在车内拥有更好的音乐、影视和游戏体验,车载音响系统成为座舱的重点配置之一。除了搭载更多的扬声器数量,部分车企为了追求性价比,开始采购白牌音响,然后进行自研。

DMS是人机共驾阶段下的重要座舱功能。随着软硬件技术和AI算法的升级,DMS由“精准感知”向“智能预测”演进,并逐渐与IMS、ADAS等功能结合。未来,DMS将提供从上车到下车的全场景座舱监控方案。

高性能芯片优势凸显,传统厂商市场份额受到挤压。在“一芯多屏”智能座舱方案中,高通凭借丰富的产品线和出色的产品性能几乎处于垄断地位,第四代座舱平台的SA8295P芯片将于2023年量产上车。

主机厂将持续加大座舱软件布局。未来主机厂将以软件和操作系统技术为核心建立生态壁垒,因此,在涉及到用户体验的部分,包括应用程序SDK和操作系统定制化,主机厂也将持续加大布局力度。

由于涉及到不同安全等级的融合,座舱域控制器之上的软件操作系统需要虚拟机Hypervisor承托,目前的主流选择是QNX和Greehills。操作系统 (OS)涉及生态的选择、车规级的开发等。一般情况下中控OSIAndroid和Linux为主,仅表OS选择安全性更高的QNX和LinuxRT,竞争格局上,许多平台科技巨头纷纷入局争夺市场份额。智能座舱开发中需要涉及大量中间件的开发,也涉及到操作系统的定制化(如UI界面、框架的开发) 以及一些开发所需的工具包。传统的Tier1如伟世通、大陆等和软件公司如中创科达等为主要参与者。应用层的各种应用程序如导航、智能语音助手、音乐、视频等,来自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新玩家们由于在消费电子领域具有一定的平台生态,切入汽车领域也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未来主机厂将持续布局和用户体验直接关联的部分:应用程序SDK(车载语音、车载导航)、操作系统定制化。

未来趋势与展望

车机手机的跨场景互联。除了座舱内场景功能的实现,华为鸿蒙和魅族Flyme Auto的上车,通过手机和车机的跨界融合,打造人-车生活的生态闭环,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软件流畅性和人机交互体验,实现多场景无缝衔接。

整车功能集成化。在E/E架构由分布式向集中式发展的过程中,舱泊一体和行泊一体由于可以复用部分的硬件和算力,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受到产业广泛的认可,下一阶段往舱驾融合方向进行发展。

智能汽车操作系统演进趋势。从车载OS自身功能的演化来看,车载OS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现阶段更加聚焦智能序触OS和自动驾驶OS,而且这二者本身的边界也在逐渐模糊,整车OS大多正在研发中。随着EE架构不断向集中化方向迭代升级,用一个中央计算平台控制整车成为趋势,未来融合各操作系统为一体的整车OS成为各车企目标。主机厂自研操作系统可以缩短中间件、应用软件等软件开发周期,并有助于生态的建立以及软件的持续迭代。

人机交互应用多元化。人机交互多种方式之间难以完全相互替代,座舱交互体验也需要多种输入方式加以组合,从而优化驾驶操作;未来将呈现多模交互、主动交互趋势,为用户带来情感化、场景化、个性化体验。

主机厂的盈利模式更加多样化。除了当前的OTA付费升级模式,车内丰富的内容生态,也可以成为车企巨大的收入来源,同时,未来的智能汽车将成为继手机之后的最重要的移动数据收集终端,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衍生出多类业务模式。

编辑:黄飞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