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详解什么是树状数组,树状

Part 1 我学它干啥?

树状数组,Binary Indexed Tree(简称BIT),是由Peter M. Fenwick在1994年发明的名字十分高大上,那么它是干什么的呢?

求和

求和是树状数组中的一个应用,并不是只能求和,本文使用求和作为例子。

现在有一个数组a,我们需要求很多次数组中不同区间的和,而且多次对a中随意一项进行更改。

比如说a = {0, 1, 5, 3, 2, 4}

第一次求[1, 3],得到1 + 5 + 3 = 9

第二次求[2, 4],得到5 + 3 + 2 = 10

第三次,这时候我把a[2] += 2

第四次求[1, 5],得到1 + 7 + 3 + 2 + 4 = 17

[l, r]表示从下标l开始,到r结束的区间,包含l和r。

l: left

r: right

这时候很多同学想到的第一个方法,就是直接挨个加起来不就好了吗?

可此题暗藏玄机,我们要进行多次求和啊,每一次都重新计算太慢,能不能提前加好一些区域,反复使用呢?

这就要请出我们的主角了——树状数组

Part 2 lowbit

树状数组的结构十分精妙,其中离不开一个基本运算——lowbit

lowbit(i) 可以解释为:i中最低位的1以及后面的0;或者你可以把它理解成i能被n整除,n还可以写成2k

一种lowbit的实现方式为lowbit(x) = x & -x

long long lowbit(long long x) {

return x & -x;

}

还是拿172举例子,化成二进制后我们发现除了尾部的100相同之外,其他位都不同,使用按位与能得到lowbit的值

Part 3 树状数组

既然名字叫树状数组,那它必然是个数组,可外表下藏着二叉树的结构。

精巧的结构与lowbit密不可分,真是妙极了。

以下内容中,我们在这里管原始的数组叫做a,树状数组(经过处理)叫做bit,三个图中的数字均为下标,不是值!

结构

bit中存放了多个数的和,那么具体存了几个,在哪里呢?

我们规定,bit[i]中存从右往左数lowbit(i)个数。

bit[i] = 在数组a中从 i - lowbit(i) + 1 到 i 求和

更改单个数值

首先,更改数据可以转换成加法,我们这里讨论加法,和更改是一样的。

挨个加起来时,更改a[i]只需要动它一个就可以了。

可是在树状数组中,可能有好几项,都包括这个a[i]。

拿a[3]来举例子吧。

bit[3] 对应 a的[3, 3] 的和

bit[4] 对应 a的[1, 4] 的和

bit[8] 对应 a的[1, 8] 的和

bit[16] 对应 a的[1, 16] 的和

以上四个bit中的值都需要更改

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出,4在3头上,8在4头上,16在8头上。我们只需要找到一种方式,得到一个块 头上的块,然后使用循环能推出整串。

如何找到自己头上的数呢?

图中的6和橘色没关系,是第二组例子

我们发现,在当前块的位置加上当前块的长度之后能跳到头上。

我是这么理解的:加上一个当前块后会把局部的空缺补上,合并成了一块,而这块也许也补了更大的空缺,这样就一次跳了好几级

上文定义规定了第i个块长度 = lowbit(i),拿来用即可。

c++实现:

void add(int index, long long value) {

while (index 《= n) { // 更新直到最大的块

node[index] += value; // 更新当前的块

index += lowbit(index); // 加上一个自己的长度,补上空缺,得到下一个块

}

}

区间求和

先考虑[1, r]的求和

从右往左取块,将块代表的数值加起来即可

图中的例子:

第一次取到13,长度为lowbit(13) = 1

第二次13取完了从12开始取,长度为4,一次性将[9, 12]取完

第三次[9, 13]取完了从8开始,长度为8,取走[1, 8],到此[1, 13]全部取走c++实现

long long sum(int index) {

long long sum = 0;

while (index 》 0) {

sum += node[index];

index -= lowbit(index);

}

return sum;

}

那如果求和左端点不在1处呢?

对[l, r]求和,可以写成sum(r) - sum(l - 1)

先把大区域[1, r]求出来,然后扣掉[1, l - 1]的部分,不就是[l, r]吗?

构造

以上的“幻想”只是存在于树已经有了之后,如何根据数组a(原始数组),来构造一棵树呢?

一个简单的方法:

把数组bit全初始化为0

遍历整个数组a

对于每一个数组a[i],都对bit进行add(i, a[i])每一次add之后都能保证树状数组是正确的,全加一遍后自然构建出一整棵树。

时间复杂度对比

下面的暴力指的是开头提到的挨个相加。

求和

暴力:O(n)(挨个相加,加n次)

树状数组:O(log n)(结构与二叉树相仿)更改

暴力:O(1)(改一次即可)

树状数组:O(log n)(需要改一串,但结构与二叉树相仿)构造

暴力:O(n)(当做是读入的复杂度)

树状数组:O(n log n)(做n次加法,每次加法为log n)树状数组适合在:多次求和,多次修改,数据量大的场景下使用。

如果无需支持修改,建议使用前缀和,构造O(n),求和O(1)

代码

下面给出的是C++代码。

BITMain为树状数组的使用案例,对应洛谷 树状数组https://www.luogu.com.cn/problem/P3374。

//

// Created by Cat-shao on 2021/2/9.

//

#include 《cstdio》

#include 《c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long long MAX_N = 5000100;

long long lowbit(long long x) {

return x & -x;

}

class BIT {

public:

long long node[MAX_N], n;

BIT(int _n) {

memset(node, 0, sizeof(node));

n = _n;

}

long long sum(int index) {

long long sum = 0;

while (index 》 0) {

sum += node[index];

index -= lowbit(index);

}

return sum;

}

void add(int index, long long value) {

while (index 《= n) {

node[index] += value;

index += lowbit(index);

}

}

};

int BITMain()

{

// https://www.luogu.com.cn/problem/P3374

int n, m, op, x, y;

long long value;

scanf(“%d%d”, &n, &m);

BIT tree = BIT(n);

for (int i = 1; i 《= n; ++i) {

scanf(“%lld”, &value);

tree.add(i, value);

}

for (int i = 0; i 《 m; ++i) {

scanf(“%d%d%d”, &op, &x, &y);

if (op == 1) {

tree.add(x, y);

} else if (op == 2) {

printf(“%lld

”, (tree.sum(y) - tree.sum(x - 1)));

}

}

return 0;

}

int main()

{

BITMain();

}

文章来源: 程序员小灰

图片来源:编程的最初梦想
责任编辑:lq6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